F2小说网

第717章 忠心可买

在漫漫求学之路上,孟建、石韬以及徐庶这三位诸葛亮的同窗好友皆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决心埋头苦读,日夜不辍。</p>

他们对知识力求将所学的学问钻研得精细入微、通透彻底。</p>

无论是晦涩难懂的经史子集,还是繁杂深奥的兵法谋略,他们都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反复琢磨,用心领悟。</p>

然而,唯独诸葛亮显得与众不同。</p>

他能够轻而易举地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提纲挈领地把握住问题的核心要点。</p>

这种独特的洞察力让他在学习过程中游刃有余,常常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p>

其卓越的才智和广博的见识更是令人赞叹不已,就连师长们也对他另眼相看。</p>

每当晨曦微露或是夜幕降临之时,四人便会相聚于学堂一角,或倚靠着古松,或席地而坐,共同畅谈天下大事,抒发内心壮志豪情。</p>

有一次,诸葛亮微笑着对其他三人说道:</p>

“依我之见,以你们三人之才学和能力,日后步入仕途,官位至少可达刺史或者郡守之职。”</p>

听闻此言,孟建等人不禁面面相觑,然后异口同声地反问道:“那么孔明兄您自己又能官居何位呢?”</p>

面对众人好奇的目光,诸葛亮只是微微一笑,并不作答,那高深莫测的神情越发让人捉摸不透。</p>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p>

后来,孟建思乡之情日益浓厚,萌生出了北归故里的念头。</p>

当他向诸葛亮吐露心声时,诸葛亮语重心长地劝说道:</p>

“中原大地人才济济,贤能之士数不胜数。既然我们心怀大志,就应当放眼四海,四处游历闯荡,何必执着于回归故乡呢?”</p>

尽管诸葛亮好言相劝,但孟建去意已决,最终还是踏上了归家之路。</p>

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的挚友们由于各自的志趣追求和家族利益的考量各不相同,逐渐分道扬镳。</p>

有的选择投身于名门望族门下,以期借助其权势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p>

有的则凭借自身才华,辗转于各方诸侯之间,寻求明主。</p>

最终,他们分别效力于不同的势力阵营,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p>

不过他们的友谊没有断,之前诸葛亮从司马懿的来信中听闻孟建在并州的时候。</p>

便在曾回复司马懿的信件中表示,希望司马懿请杜袭替他向孟建致意。</p>

杜袭,字子绪,颍川郡定陵县人,在司马懿的大都督府中任职为军师祭酒。</p>

其人是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济阴太守杜根的孙子。</p>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他曾经庇祸于荆州,因此和诸葛亮也有不少交情。</p>

杜袭可谓是亲眼瞧见天下大乱,亲眼瞧见曹魏崛起于北方,然后投奔而来。</p>

亲眼看着曹魏一统北方,看着曹魏走上巅峰,亲眼汉魏交替。</p>

然后又亲眼看着偌大的曹魏由盛转衰,以至今日地步。</p>

他出仕曹魏三十年了,作为典型的老臣,心情也是和曹魏大多数文武臣僚相同。</p>

可以说,此人他的心路历程可以代表绝大多数曹魏非宗室官僚的心路历程。</p>

由青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到中年的踌躇满志,再到晚年的哀叹时局。</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F2小说网【f2xs.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