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出发,让王承恩带着你,去天津吧。” 朱由校说着,转头看向了东边。</p>
万事两手准备。</p>
一面防着自己落水,一面给自己将来如果落水铺路。</p>
这小子才九岁,还能掰的过来。</p>
如今的大明,一旦自己遭遇不测,能托付后事的,只有两个人。</p>
一个袁可立,一个孙传庭。</p>
但孙传庭到底是太年轻了,还没成长起来。</p>
如今只有袁可立能充当这个保险作用。</p>
让去跟着袁可立一段时间,看看民间疾苦,对于下面有些个了解。</p>
如果自己遭遇不测,就留下圣旨,让袁可立主政,朱由检不到二十五,不得亲政。</p>
这样就算发生了什么,也能挺过去。</p>
皇帝看的方向,是天津,别名津沽、津门。</p>
明建文二年,朱棣从此渡过运河,正式发起靖难。</p>
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该地正式得名天津,取意天子经过的渡口。</p>
天津最初时,是一个军事要地,全称天津卫,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p>
永乐年间,天津三卫的进驻,带来了大批军户家属,天津城开始有了雏形。</p>
万历年间,倭寇入侵朝鲜,为了加强海防,又增设天津海防营和天津海防水陆营,共计新增六千名士兵。</p>
但是,袁可立在天津城中转悠了两天后,发出了一声感叹。</p>
“天津虽名为卫,然早已名存实亡啊。”</p>
天津此时的发展,颇为的怪异。</p>
城外是商贾辐辏,骈填逼侧,</p>
而城内则是屋瓦萧条,半为蒿莱。</p>
对这个现象,发挥务实精神,袁可立同张之极两人进行了一番实地调查。</p>
然后发现,商人,商人,还是商人。</p>
这天津要是再不废卫设府,这些个商人都快接管卫所了。</p>
啥?原来的卫所士兵干嘛去了?从商了呗。</p>
天津的地理位置太特殊了,地处要冲,扼水陆之咽喉,握南北之枢纽,这就天生是个发展商业的地方。</p>
根据这些日子袁可立的了解,长芦盐场的存在,催生了盐商的发展。</p>
因为长芦运司设批验所就在大直沽,所以盐商在天津海河东岸买地筑坨存盐,以备查验待运。</p>
天津的盐商对当地的城市化进程,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p>
另外,天津的粮商也不少,因为天津是漕粮转运中心。</p>
光是粮仓就修有百万仓、大运仓、大盈仓、广备仓等,每年经过这里的漕粮就有五六百万石之巨。</p>
另外,天津还是大明的一个造船业中心,船户和匠人非常多。</p>
津门海运以海船五十只为一帮,每帮有号,据不完全统计,就有鲜字号、天字号、地字号、久字号等12个字号。</p>
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调研统计,袁可立在临时开辟的知府衙门内,开始点灯熬油。</p>
临走之时,皇帝曾经交给他一个小本本,上面有皇帝对于天津府将来发展的一些构想。</p>
在实地勘察之后,袁可立只想感叹一句,皇帝真的是高瞻远瞩啊。</p>
虽然对于有些个词语不太理解,但不妨害袁可立通过描述去猜测。</p>
天津,将来是要发展成一座集中转运与食品加工型的城市。</p>
集中转运,大力发展造船业,修整道路,负责沟通辽东与京城的联系。</p>
而食品加工,则是鼓励捕鱼业,依据靠海的优势,打造一条完整的腌制海产供应链。</p>
通俗的说就是,天津要能给京营提供足够的腌制咸鱼。</p>
皇帝无法保证让京营士兵吃上红肉,但是鱼肉还是能够保证的。</p>
根据皇帝的一些想法,再结合自己这些日子的所见所闻,袁可立开始编写施政大纲。</p>
首要任务,肯定是先摸清楚天津卫水师的情况,另外对登莱水师,他也是有调遣权的。不过这件事情要等他推荐的沈有容到了之后才能做。</p>
不过,在这之前,他可以先让张之极去招募一些人手,先试试看,能不能把组建个船队,先行去探探路。</p>
此时的袁可立还不知道,皇帝给他手上塞了个烫手山芋。</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F2小说网【f2xs.com】第一时间更新《天启皇帝》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