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p>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加在百姓的头上,简单点说,这个朝廷对百姓好,那么百姓对朝廷的归属感就强,反之,百姓就越憎恨!</p>
历史上不少朝代都被取而代之,而亡社稷的很多原因就在于农民起义,比如秦之大泽乡起义,汉之黄巾,唐之黄巢,元之红巾,明之李自成,清之太平天国。</p>
这些起义虽然没有直接推翻一个王朝,但无疑让一代王朝极速衰弱,从而在不久之后彻底沦为历史。</p>
宋代也有农民起义,而且次数不少,要是全部加起来算,每年摊上一次都不止,然而在历史上能留下名声的似乎也只有一次北宋的方腊起义,而且方腊起义之所以出名还要归功于后世的那本《水浒传》。</p>
也就是说两宋从来没有爆发过真正能威胁到皇朝的大起义,这说明什么?</p>
说明民心向背,对于大宋百姓而言,他们无疑是幸福的,因为商税的发达,大宋没有什么苛捐杂税强加到百姓的头上,他们的生活相对富足,自然不会去把脑袋别在腰带上去抗争。</p>
而大明呢?土地兼并严重到了发指的地步,无数百姓破家灭门,没了活路最终只能被逼反,那些勉强在挣扎的百姓还要面对数之不尽的苛捐杂税,最为有名的就是三饷……</p>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朝廷不给活路,那还要这朝廷做什么?</p>
于是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朝廷的军队四处灭火,最后却无奈的发现火越烧越旺……</p>
而这个时候,建州女真已然彻底崛起,就等着入关以后在虚弱的大明朝身上撕下一块血肉来,最后却因为北京城的富庶,赖着不肯走了……</p>
至于后面的反清复明,说的冠冕堂皇,实际上也就是扯上一块虎皮,为自己披上大义的名份罢了,真要灭了清朝取而代之的雄主,会继续沿用大明这个国号才叫有鬼……</p>
大宋的纳捐实际上是征捐,也就是朝廷让地方官员向富户豪绅请捐,本着自愿的原则的征捐。</p>
这也是屁话,说白了就没正二八斤自愿的,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这可不是说笑,你要要钱不要命,官府有的是办法让你有钱没得命……</p>
捐银子以助军,说白了就是给家族买平安罢了,对大宋朝廷如此,对蒙军同样如此。</p>
伍家自然也捐,而且捐了不是一次两次,几十年间捐了没有十万也有八万,这次蒙元占领池州,为了不被灭门夺财,伍粼就一次性拿了三万两出来买了平安。</p>
有银子开路,这坟是不是违制算个屁大点的事。</p>
伍家藏银子是从伍宁远开始,藏的就是伍宁远的墓里面,当然是不是只有这一处只有伍粼自己才知道。</p>
说到底,这也是伍宁远给后世子孙的一条退路。</p>
富不过三代说的虽然有点绝对,但哪个家族也逃脱不了衰亡的命运,五代十国以前的那些世家大族,现在呢? 连豪门世族都避免不了,更何况是伍家这样的地方性家族。</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F2小说网【f2xs.com】第一时间更新《宋末之席卷天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