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小说网

第11章 南北分榜

刘三吾在胡惟庸走后,也觉得不妥,他内心是抵触平衡的,但是也希望给北方士子一个机会,他写了个帖子给负责再次审卷的上一届状元张信,他的意思是让张信秉持公心,严加审核。做到毫无遗漏,不让士子寒心!尽量做到人才他的本意是希望张信好好看看有没有挖掘的可能性。如果能够挖掘一个两个最好。也算有交代了! 张信,南方士子中的杰出人物。年纪轻轻就中了状元,与刘三吾一样沉浸于学识,不受外界人情干扰,他对北方士子更是看不上眼。在接到刘三吾的信后,他误认为刘三吾要自己严加审查。所以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审查措施。只要是字迹有问题的一律不录,措辞不精细的一律不录,词句不优美的不录,与圣人之道有别的,而且只要有错皆罢黜!北方人不说。一些偏北的南方人因为观念和风格趋近于北方的一律都被罢黜。 次日,养心殿中,臣张信参见陛下、太子!”只见张信进到大殿后,也立刻向朱元璋和朱标行礼道,不愧是年轻的状元。礼数上挑不出半分的毛病。 “不必多礼,朕让你们重新审阅卷,可有新结果了?”朱元璋脸色不太好的问道。 “启禀皇上,臣等重新阅卷之后,发现之前的录取名单有点问题,部分南方士子确实不应该上榜。但是北方举子的试卷,我们审阅之后却发现文理不通,甚至有犯圣人禁忌之语,实在无法入眼,所以臣等决定维持原来的榜单名单中南方大部分人,有些南方的都被罢黜。至于北方士子,实在无法录取!”只见张信一脸正色的回答道。仿佛自己做了多么一件道德典范的事情。 “去你妈的!老子让你们仔细审核。参照洪武四年来录取北方举子,你们却连一个都没有增录吗?还罢黜了一部分南方的,”朱元璋听到这里也气的一拍桌子怒道,整个人也一下子站了起来。他想立马把胡惟庸或者刘三吾给杀了,这两人还能不能理解自己的意思,自己把底线都放宽了 朱标接过名单,扫了一眼,发现原本一些偏向北方的士子名字已经被剔除。他的嘴角勾起一丝冷笑,这份名单显然没有如他所愿。他将名单递给父皇朱元璋,目光转向张信,语气中带着几分质问:“为什么一些上榜的偏北士子都被去掉了?” 张信低着头,恭敬地回答道:“回禀太子殿下,这些士子虽然在科举考试中表现不俗,但经过我们严加审核,发现他们的学问风格与北方的士子十分相近。他们的回答和论述,并没有完全遵循圣人的教导,有些理解甚至偏离了儒家经典的本意,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决定将他们从名单中剔除,以确保录取的士子都是真正精通圣人之道的人才。” “放你娘的狗屁。”朱元璋又忍不住骂脏话了,你这是取士吗?你这是以学术风格来取士了!你把老子的科举当什么了? 然而死到临头的张信却还不自知,反而摆出一副铁骨铮铮的谏臣模样道:“陛下,非是臣等不愿意录取北方士子,而是科举自有科举的规矩,一切都以才学为准,这些人才疏学浅,所作文章根本不堪入目,若是臣将他们列到榜上,恐怕有违圣人的教诲! “哈哈哈哈~,好一个圣人的教诲!”老朱怒极而笑,,只见他伸手从怀里掏出一份文书,脸色也忽然变得严肃起来读道,刘三吾与胡惟庸密谈后,刘三吾派仆人到侍读张信府上,将一封书信交给张信!” 张信说:“这没有什么。是刘主考叮嘱臣下要更为严加审核,给天下士子一个交代,不违圣人教诲!确保圣人的教化。 张信,你可知罪!”朱元璋雷霆震怒,在大殿之上厉声斥责,张信匍匐在地、瑟瑟发抖:“臣,不知何罪?”,“刘三吾年迈迂腐!”朱元璋继续骂道:“你年纪轻轻,竟也迂腐不堪,朕以为你能领会朕之心意,把坏事变成好事,想不到如此愚鲁,事已至此,朕能容你,那殿外的北方学子能容你吗?朕的天下能容你吗?来人啊,押入天牢。 为什么朱元璋会得到刘三吾的信,因为姚广孝派到锦衣卫的卧底将这件事禀报给了锦衣卫指挥使,指挥使命其在一早就去抄了出来,然后将其交给了朱元璋,朱元璋看了后决定看张信如何做?然后再定性!但是没有想到张信是误解了意思,而且完全是下狠手收拾与学术异议的人。 消息传出,在京的北方考生一片哗然,这个结论让他们彻底愤怒,他们在贡院和衙门聚众,还联系更多的北方学子进京,不仅认为刘三吾有问题,还认为侍读张信不仅有偏袒南方学子之嫌还打压异端! 这个消息如一阵旋风般迅速传遍了京城,引起了轩然大波。刘三吾给张信的信件内容被泄露出去,称他要求采取更为严格的审核标准,而张信居然真的听从了,导致偏北的士子再次被罢黜。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北方士子,他们群情激动,纷纷表示不满和抗议。 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也感到人人自危,他们担心这是朝廷对北方人的打压和驱逐。于是,这些官员纷纷前往胡惟庸的府邸,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明确的解释和安抚。 胡惟庸面对这些焦急的官员,连连解释,强调朝廷绝无驱逐北方官员、打压北方人的意图。他深知这一事件对朝廷和国家的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竭尽全力进行解释和安抚。 然而,这些解释和安抚并不能完全消除北方士子和官员们的不满和担忧。他们仍然坚持认为,这是朝廷对北方人的不公平对待,是对他们文化和才能的否定。因此,他们决定联合起来,采取更为激烈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抗议。 这场由科举考试引发的风波越演越烈,不仅牵动着无数士子的心,也考验着朝廷的智慧和决策能力。朱元璋作为开国之君,面临着如何平衡南北矛盾、维护国家稳定的重大挑战。 朱元璋作为开国之君,虽然以铁血手段着称,但他也深知稳定国家的重要性。面对群情汹涌的情况,他不可能轻易大开杀戒,更何况这涉及到南北之间的对立和文化差异。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交流缓慢,南北之间的风俗差异确实更加明显。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习惯上,还深入到文学风气中。北方学子因为长期饱受战乱之苦,他们的文学风格更趋于思考和现实,作品中充满了对家国情怀的反思和对儒家学说的质疑。而南方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学则更趋近于抒情,对儒学经典有着几乎病态的执着。 朱元璋明白,这种文化差异是南北之间长期形成的,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衡量。因此,在处理南北对立问题时,他采取了更加谨慎和包容的态度。他鼓励南北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弥合南北之间的裂痕。同时,他也注重选拔人才时不拘一格,不论南北,只看才能和品德。 但是如今看来,这批南方的文官集团,尤其是翰林清谈的这一批人已经是到了宣扬其所谓的普世价值是无可救药的地步。刘三吾尚能保持清醒,但是一些人却借此想固化学术方向。打压异己,本来北方的文化水平就不高,再加之预设的南方学派的标准。能够有上榜的就怪了,这一点是许松之前就和朱棣交流过的。 朱元璋也不废话。直接将刘三吾免职,赶回老家去做学问,至于参与阅卷的经办人,包括张信一个不留,全部杀掉。罪名就是科举舞弊。二十余名官员凌迟,数十名官员被充军发配, 六月,京城的气氛异常紧张。朱元璋亲自出马,对士子们进行了策问。最终,他钦点了韩克忠为状元,王恕为榜眼,焦胜为探花,这一榜单因此被称为“夏榜”。令人瞩目的是,所录取的六十一名进士全都是北方人,因此这届榜单又被称作“北榜”。 这一消息传回北平,布政使的脸上洋溢着无法掩饰的喜悦。这不仅是许松的功绩,更是他治理有方的明证。这么多人被录为进士,无疑证明了北平的文教兴盛。家族的族长们和学子们都开始憧憬着下一届科举的到来,希望自己的家族或自己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 而在北平的朱棣也得到了这一消息。他的社会调查部暗卫的情报网络再次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他提供了详尽的情报。这次小小的试验不仅证明了社会调查部的能力,也让朱棣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此次科举风波能够闹得如此之大,几乎可以说是社会调查部在背后一手推动的。 朱棣对刘三吾产生了深深的忌惮。他认为刘三吾对藩王抱有偏见,这对他未来的计划极为不利。因此,他决定将刘三吾赶下台,以消除这一潜在的威胁。朱棣的决策果断而迅速,他很快就采取了行动,将刘三吾从重要的职位上赶了下来。这有利于他在北方推动自己的观念。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F2小说网【f2xs.com】第一时间更新《永乐大帝》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