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中宵道:“裁军有许多种办法,一是直接裁掉某些军号,二一个就是各军裁减人数。除了少数几支精锐之外,大多数军,平时不满员。比如一般的军,保留三万人,就能裁不少人。”</p>
韩琦点头:“这个办法好。现在各军,有大量的炮兵、骑兵等,不适合裁减。而里面的步兵,比较容易补充。只要留下骨干,到了战时,迅速补人就是。”</p>
杜中宵点了点头:“不错。所以此次裁军,不必大张旗鼓,让军中人心惶惶。我们招兵的时候,普通士卒,都有服役的期限,一般是五年。到了现在,许多人的役期到了,只要不招新兵,人数自然慢慢就减少下去。时间长了,人数裁够,再慢慢恢复招兵就是。”</p>
文彦博等人商量一下,都觉得这样最好。要是在大胜之后,迅速裁减军队,难免军心不稳。这样用自然退役的办法,不损害军队利益,就和缓许多。</p>
韩琦道:“进攻奉圣州要用哪些军队?现在契丹兵力不多,不必集中大军。”</p>
杜中宵道:“幽州一战后,刘几五万人驻幽州,张岊五万人驻平州,防契丹和女真各部。马怀德五万人驻大名府,驻河北路。贾逵五万人,由幽州去攻儒州,与王凯、和斌一起攻奉圣州。其余各军,暂且全部撤回京城来。重立军校,各军整训后,再分驻各地。”</p>
宋庠沉吟道:“十万人攻奉圣州是不是少了些?幽州一战,可是五十余万大军。”</p>
杜中宵道:“幽州一战后,契丹已经没有多少军队了。耶律宗愿献城之后,现在契丹能不能组织起十万军队来,很成问题。现在对外用兵,一二十万人已经是大军,不必再像以前那样聚集兵马。”</p>
韩琦点头:“不错。耶律洪基被俘,到现在,契丹都没有立新主,国内一团乱麻。我们出兵,攻城掠地,实际并不困难。东京道女真人作乱,攻占了许多州府,契丹人都无力镇压。”</p>
杜中宵道:“女真人吸收了渤海人后,也是大族,不可大意。等到占领中京道后,要聚集大军前去征讨。东京道地方广大,又多耕地,可以供养数万之军。一有不慎,被他们发展起来,又是大患。”</p>
文彦博道:“女真人茹毛饮血之辈,吃饱也是艰难,不必惧他们。”</p>
杜中宵摇了摇头:“相公,历朝历代,都是在强盛的时候,不关注边疆异族。结果时间长了,他们慢慢聚成一团,就成了大势力。以前不征讨异族,是地理过于遥远,虽然用兵并不多,但运粮就难了。我们现在有了火车,运粮容易,就不要犯前朝的错误了。凡不服王化者,不可令其东征西讨而成大患。”</p>
文彦博点了点头:“太尉说得也有道理。这是后话,现在先放在一边吧。”</p>
杜中宵道:“凡撤回京城的禁军,除了上四军外,都开始裁军。等到占领奉圣州后,其他各军也要裁减人数。七十余万禁军,朝廷虽然供养得起,却没必要了。”</p>
韩琦皱了皱眉:“上四军也不必齐装满员。他们常驻京师,并无强敌,只要留住炮兵、骑兵和军中骨干即可。到了用时,再被入兵员不迟。”</p>
杜中宵笑道:“上四军的事情,还是要看圣上如何说,我们不好做主。天下兵马,总要有一些军队归于殿前,我们臣僚不必干涉过多。”</p>
文彦博本要出声反对,仔细想一想,杜中宵说的也有道理。作为皇帝,不管是真管也好,还是假管也罢,总要直接插手军事。便如以前,军中凡是指挥使以上,都要皇帝亲自任命,便是如此。现在军队中士卒的征募,军官的升迁,都有了制度,但不能把皇权影响彻底排除。</p>
韩琦道:“到大同府的雁门关,山路崎岖,不好通行。庞籍曾派人去查探过,修不了铁路。占了大同府之后,若是铁路修不到那里,终究不妥。现在看来,还是要从胜州起,一路修到大同。这一路多是山路,虽然不险峻,难度却是不小。而且一路上人口稀少,并不容易。”</p>
杜中宵想了想,道:“如此一来,胜州就成了天下大城,不是以前可比。不管是对西域,还是去塞外,还是去大同府,都走那里,非同小可。”</p>
文彦博点头:“我们商量过,到大同府的铁路一修通,胜州就是天下要地,非是重臣,不能镇守那里。不过也没有别的办法,要穿过阴山、燕山,只有胜州合适。”</p>
对于后世来说,过阴山、燕山并不难,路线不同,只是花钱多少而已。这个时代不同,技术条件根本不支持难道过大的交通。幽州向北过燕山铁路很难,只能从西边绕行。铁路可以修到幽州附近,但翻山必须靠其他交通工具。而没有铁路,要控制广阔的北方草原,可就难得多了。</p>
占领奉圣州后,铁路从阴山、燕山交接处北上,有了据点,宋朝才会出动大军,占领草原。而后利用路,连接各个要地控制。只有如此,才能彻底断绝北方草原对中原的威胁。</p>
杜中宵开拓河曲路已经多年,现在那里发展起来,已经成了要地。不管是西域,还是塞北,外地的货商都在那里聚集,而后沿铁路到京城。再把铁路修到大同府,连接幽燕地区,那里的地位就更加重要。</p>
以前在河曲路任职的时候,杜中宵曾经想过,对外的铁路路线。最后不得不承认,这个时代的重要交通接点就是胜州,很难有其他更合适的地方。而且胜州周围,有黄河水灌溉,粮食相对充足,是建立大城市的合适地方。现在看来,也确实如此。</p>
有了铁路,交通格局跟没有铁路的时候,肯定不一样。全国各大地区,必然有自己的交通枢钮。便如开封府,道路四通八达,就是中原的交通枢钮。</p>
胜州便是如此。最早修到西域的铁路,由于河西走廊在党项手中,选择了走黑水城,胜州成了西域各国入中原的大门。打败了契丹,由于燕山现在难以翻越,还是要从那里翻山。两条铁路连接起来,胜州成了东西交通的枢钮之地。</p>
想了想,杜中宵道:“若是从胜州修铁路,以后必有大军驻于那里。不管哪里出事,都可以从那里发兵,沿铁路迅速出发。这个道理,跟京城驻大军是一样的。京城驻一二十万大军,不只是内外相制,而且因为交通便利,出发方便。”</p>
众人一起点头。有了铁路之后,以前看起来有些傻的内外相制,京城驻重兵,突然就成了非常好的政策。不管是哪里有战事,京城禁军都可以快速赶到。</p>
韩琦道:“不过,从胜州向各处修铁路,由于那里人口稀少,修路工人哪里来?”</p>
杜中宵笑道:“这有何难?幽州一战,俘虏的契丹人近三十万,全部派去修铁路就是了。这事情以前在河曲的时候,已经做过。只要几万军队看着,再补入旧的修路人员,用他们做苦力好了。”</p>
韩琦道:“这也是个办法。反正几十万契丹俘虏,放是不能放的,养着徒费粮食。用他们修路,不用征调民夫,省许多功夫。”</p>
杜中宵道:“说起契丹俘虏,我倒是有个想法。从耶律洪基,到现在献城的耶律宗愿,实际他们都不情不愿。幽州一战,俘获的契丹战俘中,许多都是高官显贵,一时不好处理。不如这样,专门建一处牢城营,把不遵朝命的关在里面。做上几年活,且看看他们会如何。到时放出来,自己有办法吃饭,不必一直由朝廷养着。两军交战,杀俘不祥。可不杀俘,总要想个办法出来,不能由朝廷白养。”</p>
第117章 牢城营</p>
耶律宗愿下了火车,看着人头攒动的车站,叹了口气:“都说开封府是天下第一繁华地,今日见了果然如此。这般热闹,天下间哪里还有?”</p>
耶律仙童道:“大王从大同府带了家财来,在开封府做个富家翁,也可安渡余生。可怜我们,家产都在中京,身上没多少余财,以后日子还不知道怎么过。”</p>
听了这话,耶律宗愿心中暗喜,装作漫不经意地转过头去。</p>
一路上跟押着自己等人的郝质谈话,耶律宗愿已经知道,没有立功,契丹人到了这里,只能靠着自己生活。耶律仁先还好,以前是南京留守,有些家财在身边。耶律仙童等人可就惨了,随军出征,怎么可能带太多钱财?以后在开封府这花花世界,说不定还是自己过得好些。</p>
出了车站,郝质道:“天色还早,我这便带你们去枢府,见杜太尉。现在你们这些人,都是杜太尉在管。跟你们说一声,莫在作死,不然出了事,莫要怪自己的命苦!”</p>
耶律仙童等人忙道不敢。</p>
出了车站,进了开封城,几个契丹人左看右看,都觉得看不足。这些年,开封的工业以展起来,以前繁华了不知道多少。以前的开封城,就是天下第一繁华之地,现在更加流光溢彩。这些契丹人虽然是王公贵族,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草原大漠。看过最繁华的地方,就是析当府、大同府这些地方。那里怎么能跟开封府相比?他们进开封府,便如土包子进城一般。</p>
到了枢密院外,郝质派人通报,才知道杜中宵进崇政殿议事,还没有回来。便带着几人,到了一边的客厅里坐等。士卒上了茶来,几个人闲谈。</p>
耶律宗愿道:“已经到了开封府,也不知道以后会如何?”</p>
郝质道:“幽州一战中带到开封来的契丹官员,大多都安排了住处。枢密院言,一部分人,若是忠诚可用,还是会安排官职的。若是实无恶迹,官府又不用的,可以在开封府居住,一如寻常百姓般。有钱的就做个富贵员外,实在没钱的,朝廷也会帮着找事情做。”</p>
耶律仙童叹道:“幽州是前线,纵然家中有钱,怎么会带在身上?大部分人,只怕要在开封府过苦日子。便如我,家中家财不少,僮仆成群,可哪有钱带在身上?”</p>
萧虚烈道:“我又何尝不是如此?不过,此一战后能留得性命,就是大幸事,也不能想太多。”</p>
郝质看着几人,笑道:“此次你们到大同府,劝得耶律宗愿献城,这是件大功劳。朝廷是有功必赏的,你们不必忧心。虽然不能大富大贵,总还是小康人家。”</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F2小说网【f2xs.com】第一时间更新《风雨大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